2010年9月23日 星期四

《時光流‧記憶體》-聲音v.s.影像田野工作坊

如何用聲音&影像為古蹟進行包裝?

為期五天的激盪課程,讓你的創意在「9/18世界古蹟日」派對上與大家分享,愛秀的朋友快來參加!

工作坊講師:陳怡潔、柯智豪、葉俊慶、葉家銘

鴨,關渡,遷徙,水薸 

8/30(一)、9/1(三)、9/3(五)、9/6(一)、9/8(三)

活動簡介:藝術家邀請民眾透過跨領域的田野工作坊作與展演方式,重

組古蹟時空中的線索切片,最後透過在台灣博物館建築立面的大型投影作品呈現,進行一場別開生面的影音派對活動。

特別說明:本工作坊為一連續課程,共分五日進行,學員須全程參與。

2010年9月15日 星期三

我愛高跟鞋

最新消息!我愛高跟鞋要被噴霧處理

我這輩子沒穿過高跟鞋,想試試看還怕採壞。

照緹的新作品十分重口味,『我愛高跟鞋』記錄一雙高跟鞋的生產流程,一雙在紐約設計師手中的設計品,是如何從一頭出生五分鐘內滴奶未進的小牛演變過來的?

製作配樂之前的會議我看過片段畫面,實在無法直視未剪接的血腥畫面。恐懼的小牛群畏縮在牆角,站不穩的腿不知道是因為害怕還是滿地放血的濕滑。

一雙鞋的生產流程點出各式各樣的社會狀況,模特兒,設計師,台商,工廠管理者,勞工,養牛戶,牛,環環相扣卻又各自不同,文明架構原始自然之上是由多少不同的價值與犧牲堆疊出來?

Get this widget | Track details | eSnips Social DNA
Get this widget | Track details | eSnips Social DNA

這是個關於願望的故事,也是一個由美麗高跟鞋串起來的故事。售價美金300-1000元的奢華名牌高跟鞋,到底是誰做出來的呢?從取得皮料、製作、代工到套進一雙雙白皙的腳上,要經過多少人的手?這些養牛的農婦、工人、代工管理者和穿高跟鞋的紐約名媛,都有自己生活上的難處和小小的快樂。本片以他們的願望為主軸,呈現出美麗高跟鞋背後的故事。
本片歷經兩年的拍攝,追著名牌高跟鞋的足跡,從中國和俄羅斯的邊境,一路拍到紐約的曼哈頓;從貧困的農村,殺牛取皮的血腥現場,到時尚奢華的大都會;春天,小牛的皮剛被割下,女工在生產線上,精心修飾每一個細節。到了那一年的冬天,那些細節就穿在紐約時尚女性的腳上。
全球化對這個世界的影響,從這一雙雙高跟鞋中顯現。每個製作高跟鞋的環節,是一個小短片,裡面有不同的故事主角。透過攝影機,看到了主角腳上所穿的鞋,價格從人民幣2元到美金600元不等。片中有女工的喜怒哀樂,也有台商作為代工者,和國際客戶協商的現場;有紐約名媛的內心世界,也有屠牛場的殘酷實境。這些主角的願望,顯示了他們生活處境上的差異性。全片在平靜中潛伏巨大能量,猶如一首浩瀚浮於世事的詩篇。
About the Film
This is a film about dreams, and a tale bound together by beautiful high-heeled shoes. Brand-name high heels costing anywhere from $300 to $1000 -- exactly who is it that makes them? From procuring the leather, to the assembly line, to the contract manufacturer, to the moment when lily-white feet slip into each pair of high heels, how many people's hands do these shoes pass through? The farming woman who tends the cattle, the worker, the manager of the contract manufacturing firm, the young New York woman from a wealthy family who wears the shoes -- they all have their own difficulties and little sources of happiness in life. This film adopts their dreams as its central theme, and reveals the story that lies behind a pair of beautiful high heel shoes.
Filmed over a period of two years, this documentary traces the footsteps of a pair of name-brand high-heeled shoes, from the border of China and Russia to the streets of Manhattan, from an impoverished farm town and the sanguinary spectacle of slaughtered cows and skinned hides, to the fashionable, prosperous metropolis. In the spring, the hide of the calves have just been skinned, and the woman assembly-line worker meticulously touches up every last detail of the shoes. By winter of the same year, those tiny details can be seen on the feet of a fashionable woman in New York City.
The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on this world manifests itself in each pair of high heel shoes. Every link in the manufacturing chain is its own segment with its own story, and each has its own protagonist. Through the camera, we see the shoes the protagonists wear, ranging from 2 renminbi to 600 US dollars. The film reveals a young female assembly-line worker, with her own feelings of joy, disillusionment and sorrow; a Taiwanese businessman in China, managing a contract manufacturing firm and negotiating with international customers; the inner world of a fashionable, well-off young woman of New York; and the cruel realities of the slaughterhouse. The dreams of all these people reveal the disparities in their positions in life. Beneath the calm and quiet of the entire film lurks an enormous energy, like an immense poem floating amidst the affairs of the world.

2010年9月13日 星期一

樂士浮生錄 蕭詩偉

 

sayonara-my-love.blogspot

最近所有的時間都花在金枝演社『大國民進行曲』的排演上,每次排演就是12個小時,超級累。音樂由總監陳明章老師統籌,我好久一陣子沒有當樂手身分了,配樂跟樂手真的是兩種不一樣的職業呢。

20100915581

演出的樂手中有兩位是我們好客的團員,蕭詩偉跟鍾城達。這次蕭董的工作量十分龐大,除了是國樂部的召集人之外也是整齣劇的音樂執行,大到音樂內容指揮,小到印譜摳人,蕭董,我不得不說這是這輩子我看你做音樂工作最深入的一次。

嗯~有人知道台灣的音樂人怎麼過日子的嗎?我是說『音樂人』喔~ 從婚喪喜慶,公司尾牙,選舉現場,磨剪刀賣土窯雞,到手機鈴聲,處處都有音樂人的貢獻。這些環節也許跟大家知道的光鮮亮麗,談著音樂理念,說說藍調爵士發展史,組團聊天的音樂人相去甚遠。

他們有很好的聽力,視譜,反應,良好的樂理基礎,認識各種狀況,該有的音樂功能瞭若指掌,為的就是討生活。喝醉的客人邊唱邊換key,對不到拍子,他們要跟上;葬禮上不同的禮儀段落要不同的音樂橋段;為了代班其他樂器多多少少都能應付,這就是台灣的樂士浮生錄。

蕭董跟達哥就是這樣的角色。他們真的使用音樂能力在討生活,而不是靠講述某種能力在討生活,而那個能力是可以被檢視的,蕭董,這次金枝要是沒有你跟達哥,我看音樂真的會變成鐵枝了~

2010年9月11日 星期六

Archi-rock! 音牆 │ 聆聽建築的聲線 建築與音樂特展

4976270665_032c936aab_b

音樂跟建築常被拿來一起討論,但任何一龐大拓普要找到相似點也並不是那麼難…

原本的計畫會議似乎是半年前開的,記憶力退化的我因為中間這半年完全沒有聯絡根本忘了這件事,直到上個月交大建築所侯老師的聯絡才想起,但場地跟經費已經完全像是另一件事了,沒跟到資訊真是吃虧。

我跟還在倫敦的李駿討論了最新的狀況,一致認為我們需改變原本的設計。原本計畫的巨大音牆不能執行,我們決定設計一個能『閱讀』建築物電頻變化的喇叭單體,也就是說一個可以把家用交流電110v 60Hz 的電轉化成聲音輸出的單體。這個喇叭沒有訊號線,電源是他唯一的資料來源,聲音內容跟電源是同一個來源。按照這樣的邏輯,這一面『新音牆』會閱讀這個建築物本身的供電變化,轉化成聽覺讓人察覺。

所以設計如下:先變電,然後透過LM386取得與放大60Hz sin波輸出。

clip_image002

辛苦志閩連傅立葉分析都要做,真的很雖小(輸入後的波形經傅立葉分析約在58.319Hz)

clip_image002[5]

Archi-rock 音牆 建築與音樂特展
展覽時間│2010/09/24-10/24 AM10:00-17:00( 週一休館 )
展覽地點│URS127公店 台北市迪化街一段127號
參展人
建築師 │林洲民、張淑征、簡學義、謝文智、吳建森、邵彥文、侯君昊、連浩延
平面設計師│蕭青陽、聶永真、黃家賢、李明遠
音樂人│陳德政、馬世芳、馮光遠、董昭民
藝術家│李駿、柯智豪、賴雯淑

公視活水溯源

看看我們土地的狀況,我們真的需要這麼多開發嗎?

淡大校慶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