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4月9日 星期一

用朋友點綴神賜人生


經過近20小時的飛行,終於從地球另一端的坎城到達台灣。


##CONTINUE## 這次法國之旅,飛行中狹窄的座位讓我十分不適,到機場接我的車有事耽擱了,下飛機頭昏腦脹的我只好找了一間咖啡店稍作休息。剛推開那在15度氣溫下的門,不同於以往台灣咖啡廳,裡頭傳來的並不是廉價Jazz或小野麗莎,而是舒伯特的弦樂四重奏。


我個人十分喜愛弦樂四重奏的作品,一來是我對較少樂器的曲目的喜好,除了可以看見較鮮明的個人色彩以外,還可以聽見錄音工程是否有巧思。二來,做功課好做。我喜歡出四重奏的作業,分布的各司其職,如何維持和聲與節奏,弦樂四重奏絕對是相當不錯的課題。


舒伯特,小朋友的音樂課本中一定會提到的一定會說他寫了很多小品,所以人稱"歌曲之王",但很少有人探究他歌曲之王的來歷。舒伯特出身的家庭,父親任教職,母親幫人煮飯,家中兄弟姐妹加起來有十三四個,夭折的不少,經濟狀況勉強。從小便跟父親長兄學習音樂。無論在家中跟父兄學習,還是後來青少年期間到皇家學院學習,舒伯特總是仰望著當時宮廷的大作曲家貝多芬,不斷的作曲。


舒伯特驚人的生產力,最簡單的從驚人的作品量可以看出,一年間能生產一百四十多首,一生中創作六百多首歌曲,作品近一千多件,以這種狀況,我猜其中一定有些連他自己都會忘記是他自己做的。據說經濟狀況不好的他依然持續創作,許多作品手稿還是寫在帳單的背後。


以當年的社會氣氛,宴會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社交活動,各式各樣的宴會象徵著各種不同的社會階級,跟現在一樣,有人混師大路PUB,有人混忠孝東路PUB,不同掛的情況當年一樣也有。舒伯特也許是個性使然吧,一生幾乎都在咖啡廳打滾,曾在公爵的家中當任過音樂教師的他,最後還是回到咖啡廳跟他各式各樣的朋友們過自由的日子。


跟貝多芬相差近20歲卻幾乎跟他同一年過世的舒伯特,死於傷寒,但從歷史的推敲,以當年舒伯特的生活背景跟驚人的創造力,感染梅毒死亡的猜測也有此一說。梅毒在當年的歐洲並不純粹是性病的疾病,這是種會透過體液皮膜組織傳染的疾病,也就是說,喜歡親親抱抱的歐洲人在當年的環境裡,一但參加宴會都很有機會跟大家分享這樣的恩惠。


末期的梅毒外表看不見明顯的病徵,潛伏期可以到十幾年,但神經系統會慢慢的被破壞,有的會漸漸失明,有的會有精神上的問題,幻覺,宗教式的狂喜,情緒膨脹,相對得到的就像是神給的創造力。


舒伯特的弦樂四重奏幾乎都能看見他對交響樂曲的想法,在我看來,他的弦樂四重奏作品就像是他在寫交響樂曲的範例實驗,反覆測試各種想試的內容,然後在應用在各個不同的模式中。這張NAXOS出品由Kodaly Quartet 錄製的SCHUBERT Complete String Quartets (No.1,No4,No8)整張都是弦樂四重奏,可以瞬間將人帶到當年的自家派對的格局,鮮明的旋律一向是舒伯特的強項, 他的弦樂四重奏作品,有著古典時期與浪漫時期的色彩,其中C小調一號,有重量感,主題不浪費如貝多芬一般,是我喜歡的作品之一。


如果很想體會古典時期的音樂,想知道當時的音樂家流行哪些形式的作品,舒伯特標準的古典時期德國氣息,絕對是值得翻閱的資料庫。舒伯特的弦樂四重奏,不僅讓他與父兄拉近親子關係,開私人宴會時也幫他加深許多朋友間情誼。看不見明顯愛情史的舒伯特一生就像是"我們這一班"這類的友情電影,早逝的他整個都在青春時期度過,想想也是滿浪漫的一部青春電幻物語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