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簡直就是瞎忙。
##CONTINUE##除了兩部配樂外,手邊擱著兩張唱片製作沒進度,一堆程式案子連想都不敢想。
我想這樣亂成一團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個是這學期開始又得帶大學部的課程,一個是之前去倫敦工作的關係。
我沒去過倫敦。
古典時期,浪漫時期沒有什麼著名音樂家的日不落帝國,目前經濟也趨向蕭條,我到倫敦的那天,房地價跌幅達20年來新低,市區內跌了22%,物降高攀。不過相對於台灣不健康的房產狀況,倫敦至少看得出一個道理。
這次的工作內容是之前在當代館幫藝術家李民維先生設計的裝置程式,由倫敦的ALBION美術館邀約展出。ALBION美術館在河邊,離我住的地方大概兩公里左右,我每天都走路去上班,途中會經過一座粉紅色橋,充滿維多利亞情懷。
四重奏依照上次的經驗做了一些修正,包括感應器的位置,程式新增了可以調整敏感度的使用者介面,畫面品質的提昇等等的新設計。
之前的數位藝術作品,如果是互動裝置,通常不是藝術家親自協同自己的工作人員到場裝設,就是附上一本讓美術館人員看不懂的使用手冊,然後搞到裝不起來,這種感覺就像是買到中國山寨機一樣,如同一場騙局。
對我而言,一個作品也是一個商品,所以必須把這個四重奏裝置設計成如同家電一般,可以帶回家,接線,開機,搞定,這是我的目標。
但就如同一般程式或是商品開發一樣,這中間總是有許許多多的未知要解決。除了要有使用者介面可以讓其他工作人員容易設定一些枝微末結的事情外(比方說每個美術館的開館關館時間要能自動開關機,並執行好各個程式,感應器強度在不同大小的場地需要有不同程度的感度,四螢幕在一台主機上的解析度與定位自動調整...等等),還有一些突發的抗力問題。
比方說這次發現的一些例子。感應器的類型為超音波。由於感官無法感覺,所以發生問題或訊號不穩定時,根本不容易判斷出是哪些變數導至。發生錯誤時真如同無頭蒼蠅一般,只能按照經驗跟想像力還假設與除錯。
另外這次展出的空間較大,感應器經由介面送出1.5V的電來驅動,過長的路徑卻造成感應器的電壓不夠,電流經電錶測試後發現有大幅度的波動頻率,導至感應器的訊號不穩定,一旦需要距離較長的感應範圍,四個感應器的訊號就呈現波動。
最近已經著手修正這些問題。